创刊时间:1986
国内统一刊号:42-1251/R
国际标准刊号:1001-2001
刊期:(月刊)

  • 当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下载排行
  中国康复:2023,38(9)   发布日期: 2023-09-25
选择全部文章 | 合并摘要
医学康复-临床研究
王璐,朱永刚,朱秀华,曹雪丽,臧琳,陈志天
中国康复. 2023,38(9):515-519 doi:
全文: [PDF 749 KB](83)(HTML)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认知训练治疗卒中后执行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后执行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认知训练,同时给予假刺激治疗,观察组采用高频(10Hz)rTMS联合认知训练治疗,共治疗6周。2组患者于治疗前后采用额叶功能评定量表(FAB)、汉诺塔测试(TOH)、连线测验A(TMT-A)评定患者执行功能,同时评估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和波幅。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FAB评分、TOH评分、TMT-A评分、P300潜伏期及波幅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周后,2组患者的FAB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TOH评分及TMT-A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P300潜伏期较治疗前缩短(P<0.05),波幅较治疗前增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FAB评分较对照组升高(P<0.05),TOH及TMT-A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P300潜伏期较对照组缩短(P<0.05),P300波幅较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高频rTMS联合认知训练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执行功能,P300可从神经电生理角度评估脑卒中患者的执行功能。
郑双双,滕进忠,曾小平,夏昆,黎普刚
中国康复. 2023,38(9):520-524 doi:
全文: [PDF 635 KB](58)(HTML)
目的:评估高压氧同步舱内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卒中后疲劳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6月~2022年11月在我院住院的90例出现卒中后疲劳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给予常规治疗,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同步舱内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C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同步舱内经颅直流电假刺激治疗。评估3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多维疲劳量表(MFI-20)评分变化,并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浓度变化。结果:治疗后,A组FSS及MFI-20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和C组的FSS及MFI-20评分均较治疗前及A组下降(均P<0.05),且B组低于C组(P<0.05)。治疗后,3组血清CRP、IL-1β、IL-6、TNF-α浓度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3组血清CRP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和C组的IL-1β、IL-6、TNF-α浓度均低于A组(均P<0.05),且B组低于C组(P<0.05)。B组治疗4周后血清IL-1β、TNF-α、IL-6浓度与FSS评分、MFI-20评分均成正相关(P<0.05)。结论:高压氧同步舱内经颅直流电刺激能有效改善卒中后疲劳患者的疲劳程度, 其机制可能与血清炎性因子浓度降低有关。
龚莉英,范明娜,张秀红,张芽
中国康复. 2023,38(9):525-528 doi:
全文: [PDF 562 KB](56)(HTML)
目的:探讨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法(IOE)联合穴位按摩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12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D共 4组各28例,A组给予长期留置胃管管饲,B组给予IOE,C组给予长期留置胃管管饲联合穴位按摩,D组采用IOE联合穴位按摩。干预前及干预4周后分别观察4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干预4周后,4组患者SSA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D组SSA评分低于A、B、C组(P<0.05);B、C组SSA评分均低于A组(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4组患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及SWAL-QOL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提高(均P<0.05),且D组均高于A、B、C组(均P<0.05);B组高于A、C组(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期间,B、D组未发生吸入性肺炎,A、C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4例(14.29%)、2例(7.14%),B、D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A、C组(P<0.05)。A组与C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OE联合穴位按摩能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恢复,保障营养供给,提高其生活质量。
杨宁,李晓兵,侯丽敏,祝豫,吕靖,李彤,张续恒,许长锋,司新艳,杜振峰
中国康复. 2023,38(9):529-533 doi:
全文: [PDF 741 KB](63)(HTML)
目的:探究徒手咳嗽辅助技术联合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对脑卒中后肺部感染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肺部感染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2组均给予抗感染及常规呼吸训练,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机械排痰仪联合主动呼吸循环技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徒手咳嗽辅助技术联合主动呼吸循环技术治疗,连续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记录患者日均排痰量、日有效咳嗽次数,采用智能便携式肺功能检测仪评定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峰值呼气流速(PEF),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定呼吸困难程度,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评定生活质量。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治疗后日均排痰量、日有效咳嗽次数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治疗后FVC、FEV1、MVV及PEF水平均显著提升(P<0.05),且观察组的FVC、FEV1、MVV及PE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治疗后CRP、PCT水平、mMRC及SGRQ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CRP、PCT水平、mMRC及SGRQ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徒手咳嗽辅助技术联合主动呼吸循环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肺部感染有助于促进患者痰液排出,减弱患者机体炎症反应,提高患者肺功能,改善患者呼吸困难和生活质量。
王方琪,岳昭娣,景珩,李玲玲,刘志遥,石鑫,黄海量
中国康复. 2023,38(9):534-537 doi:
全文: [PDF 517 KB](67)(HTML)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穴位冲击疗法治疗偏瘫肩痛(HS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54例HSP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A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体外冲击波痛点治疗,观察B组在观察A组基础上加用体外冲击波穴位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治疗后和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U-FMA),肩关节屈曲、外展和外旋无痛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结果:治疗后和随访时,3组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U-FMA评分和屈曲、外展和外旋无痛PROM均较前治疗增高(P<0.05)。治疗后,观察A组和观察B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A组的屈曲无痛PROM和观察B组的屈曲、外展无痛PROM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时,观察A组和观察B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B组的VAS评分低于观察A组(P<0.05);观察A组和观察B组的U-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A组和观察B组的屈曲、外展无痛PROM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B组的屈曲、外展、外旋无痛PROM高于观察A组(P<0.05)。结论:传统的体外冲击波疗法和体外冲击波穴位冲击疗法都有利于HSP患者的疼痛程度、肩关节无痛PROM和上肢运动功能改善,体外冲击波穴位冲击疗法疗效更优。
李晓松,张琦,刘建军,岳青,胡晓诗,梁艳华,冯啊美,王一丁,张燕庆
中国康复. 2023,38(9):538-542 doi:
全文: [PDF 663 KB](82)(HTML)
目的:探讨反复促通疗法对痉挛型偏瘫脑性瘫痪(SHCP)儿童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SHCP儿童40例,随机分为2组各20例。对照组每天给予常规康复训练60min,观察组每天给予反复促通疗法训练60min,共4周。训练前后采用10m步行测试(10MWT)评价步行速度,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评价患侧下肢处于支撑中期和摆动中期时髋、膝、踝关节角度以及处于足跟着地期时踝关节角度。结果:训练后2组自选步行速度(SWS)和最快步行速度(MWS)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训练后患侧下肢处于支撑中期时与训练前比较,2组患侧髋关节屈曲角度明显降低(P<0.05),患侧膝关节屈曲角度明显增加(P<0.05),患侧踝关节背屈角度明显增加(P<0.05),且观察组各项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训练后患侧下肢处于摆动中期时与训练前比较,2组患侧髋、膝关节屈曲角度明显增加(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训练后患侧下肢处于摆动中期时观察组患侧踝关节背屈角度较训练前及对照组明显增加(均P<0.05),而对照组患侧踝关节背屈角度训练前后无显著性差异。患侧下肢处于足跟着地期时,2组患侧踝关节背屈角度训练前后组间及组内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反复促通疗法能更好的改善SHCP儿童步行功能。
张怡,邢军
中国康复. 2023,38(9):543-547 doi:
全文: [PDF 647 KB](67)(HTML)
目的:肩部触发点体外冲击波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肩袖损伤术后的效果分析。方法:于我院收治的肩袖损伤术后患者中抽取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肩部触发点体外冲击波联合康复训练,对比2组治疗前后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CMS)、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UCLASS)评分和关节活动范围(ROM)、疼痛情况(VAS)、患者满意度和临床疗效等。结果:治疗后,2组CMS评分、UCLASS评分及肩关节ROM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CMS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UCLASS中疼痛、功能、肩关节屈曲角度以及满意度等评分均明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ROM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满意度及治疗优良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肩袖损伤患者,采用肩部触发点体外冲击波联合康复训练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缓解疼痛,患者满意度高。
刘程,吴嫄,王梦奇,杨洪慧,鲁俊
中国康复. 2023,38(9):548-551 doi:
全文: [PDF 557 KB](55)(HTML)
目的:探讨基于前庭-眼反射的凝视稳定训练对提高老年人平衡功能的研究分析。方法:选取体检健康的100例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物理治疗训练,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进行凝视稳定训练。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后3个月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来评定受试者的平衡能力、采用特定活动平衡信心量表(ABC)测定所有受试者的信心情况、采用平衡仪测定所有受试者的跌倒风险;干预前后进行站立-行走计时测试(TUG);并对所有受试者进行1年的随访,记录并计算跌倒率。结果:干预4周及干预后3个月,2组的BBS及ABC评分均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且各时间点干预组的BBS及ABC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4周及干预后3个月,2组的TUG时间及跌倒率均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且各时间点干预组的TUG时间及跌倒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结果表明,干预组跌倒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00%、22.00%,P<0.05)。结论:基于前庭-眼反射的凝视稳定训练可以有效提高老年人的平衡功能和信心,降低其跌倒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曹瀚元,张伟,徐婷,崔晓阳
中国康复. 2023,38(9):552-555 doi:
全文: [PDF 624 KB](72)(HTML)
目的:研究眼动跟踪训练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完全性失语患者言语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眼动组、经颅磁组、联合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语言训练,眼动组增加眼动跟踪训练,经颅磁组增加rTMS治疗,联合组采取三种方法联合治疗。语言训练时间30min,眼动跟踪训练时间为20min,经颅磁刺激时间为20min,所有治疗均一天1次,一周5次,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后均采用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进行评估分析。结果:治疗4周后,3组患者的失语商(AQ)总分和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和命名得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均P<0.05);联合组各项评分均高于眼动组和经颅磁组(均P<0.05),眼动组仅听理解项评分高于经颅磁组 (P<0.05),眼动组与经颅磁组在失语商、自发言语、复述和命名等4项评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眼动跟踪训练联合rTMS对脑卒中后完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恢复具有积极影响,其治疗效果优于单独使用眼动追踪训练或者rTMS。
邵茜茜,郭林林,袁青,蒋婷婷
中国康复. 2023,38(9):556-558 doi:
全文: [PDF 436 KB](63)(HTML)
目的:观察弹力带抗阻训练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躯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稳定期慢阻肺患者84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健康教育及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12周的弹力带抗阻训练。2组干预前后均进行躯体功能(CM-PPT)、6 min步行试验(6 MWT)、30s手臂屈曲试验(30-ACT)、10次坐-立体位试验(STS 10)测试。结果:干预前2组CM-PPT、6 MWT、30-ACT、STS 1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干预组CM-PPT、6 MWT、30-ACT评分与干预前及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增加(均P<0.05),STS 10时间与干预前及对照组比较均明显缩短(均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弹力带抗阻训练可有效提高稳定期慢阻肺患者的CM-PPT评分,明显改善患者6 MWT、30-ACT及STS 10情况,增加上下肢肌力,改善躯体功能。
王玉洁,王华芳,彭轩,肖喜玲,郑爽,杨朝辉
中国康复. 2023,38(9):559-562 doi:
全文: [PDF 557 KB](50)(HTML)
目的:回顾性分析67例血友病患者康复治疗期间病例资料,了解血友病关节肌肉病变情况、综合康复治疗方案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21年7月在武汉协和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且住院满3周的67例血友病病例资料。采用血友病关节健康评分(HJHS)与功能独立性评分量表(FISH)评估3周综合康复治疗有效性;再发出血次数及抑制物滴度评估安全性。结果:总研究人群在低剂量预防联合康复治疗下HJHS及FISH治疗3周前后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仅1例(1.5%)重型HA外伤后再出血,1例(1.5%)中间型HA产生低滴度(<5BU/ml)FVIII抑制物。结论:血友病患者在低剂量预防治疗联合康复的综合方案下短期内可有效改善血友病关节健康及功能独立性,同时减少出血、抑制物形成等不良事件。
医学康复-综述
赵蕾,关晨霞,闫莹莹,乐琳,李哲
中国康复. 2023,38(9):563-567 doi:
全文: [PDF 679 KB](58)(HTML)
张婷,项洁
中国康复. 2023,38(9):568-572 doi:
全文: [PDF 723 KB](58)(HTML)
专项康复-综述
孙蕴怡,孟雅婧,邱昌建,阳雨露,李青,郑耀宗,肖洪奇
中国康复. 2023,38(9):573-576 doi:
全文: [PDF 549 KB](52)(HTML)
本刊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