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燕,童心,杨春花,李琳,叶培结,徐磊
中国康复. 2023,38(
2):73-77
doi: 全文:

[
PDF 624 KB](
191)
(HTML)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足下垂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恢复期脑卒中偏瘫足下垂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治疗组、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联合治疗组,每组患者30例。针刺治疗组进行针刺治疗,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进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联合治疗组进行针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踝关节背屈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LE)、Berg平衡量表(BBS)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评估患者的踝关节背屈能力、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对3组患者的胫前肌和腓骨长短肌进行表面肌电图(iEMG)检测。结果:治疗4周后,3组患者的踝关节背屈AROM、下肢FMA评分、BBS评分、MBI、iEMG、均方根值(RMS)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治疗4周后组间比较,联合治疗组的各评分值改善程度均优于针刺组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P<0.05);针刺组与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的各评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足下垂。
韩晶,李金贤,谢荣,古丽娜扎尔·帕孜拉
中国康复. 2023,38(
2):78-80
doi: 全文:

[
PDF 410 KB](
157)
(HTML)
目的:探讨维吾尔语脑卒中构音障碍患者元音声学特征,分析维吾尔语构音异常运动的特点。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科住院康复的维吾尔语脑卒中后存在构音障碍的患者26例和正常人30例,朗读维吾尔语8个元音,分析比较元音共振峰F1、F2的频率、元音空间面积(VSA)和元音清晰度指数(VAI)的差异。结果:病例组元音/i、u/的F1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元音/a、u/的F2高于对照组(P<0.05),元音/ε、e、、i、y/的F2低于对照组(P<0.05)。维吾尔语脑卒中构音障碍患者的VSA、VAI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维吾尔语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VSA减小、VAI降低,元音发音呈集中趋势,舌运动范围减少,位置不正确,主要在舌前后运动范围缩小,导致发音不清晰。
王回,陈卉芳,贾毓栋,张甜甜,杨丽竹,谢地
中国康复. 2023,38(
2):81-85
doi: 全文:

[
PDF 704 KB](
188)
(HTML)
目的:拟探究新型踝关节平衡装置训练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患者踝关节功能及姿势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条件的FAI患者45名随机分为常规组(n=21)和平衡组(n=24),2组患者分别接受常规功能训练和新型踝关节平衡训练装置训练,8周干预前后,使用Noraxon表面肌电测试系统和Trap-door踝关节内翻诱发装置进行踝周肌肉潜伏期的测试,使用Biodex Systems IV型等速肌力测试系统进行踝关节位置觉和踝内外翻等速肌力的测试,使用Y型平衡测试(YBT)系统进行姿势控制能力的测试,使用坎伯兰踝关节不稳定工具(CAIT)对FAI患者进行评分。结果:干预8周后,平衡组FAI患者的CAIT评分、踝周肌肉潜伏期(腓肠肌内侧头、腓肠肌外侧头、腓骨长肌、胫骨前肌)、峰值踝外翻力矩和姿势控制能力(内收、外展的最大距离)相比于干预前显著改善(P<0.05),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功能训练,踝关节平衡装置训练可以更显著地提高FAI患者的姿势控制能力和踝关节的功能。
张蒙,杨健全,沈文宾,尹保奇,郝汇睿,赵永红,李宏磊,李恩耀
中国康复. 2023,38(
2):86-90
doi: 全文:

[
PDF 728 KB](
160)
(HTML)
目的:探讨失匹配负波(MMN)、P300检查联合昏迷恢复量表(CRS-R)在意识障碍患儿预后判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42例意识障碍(DOC)患儿的临床资料。记录患儿的基本资料、昏迷恢复量表修订版(CRS-R) 评分和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结果。以入院后6个月、脱离MCS或死亡为研究终点,根据CRS-R评分采用床旁评估或电话随访追踪患儿预后。分别对患儿临床资料、量表及ERP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意义指标,对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逐步法-向前),建立回归模型,绘制ROC曲线,判断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2组患儿CRS-R 评分、失匹配负波(MMN)潜伏期与波幅、P300波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MMN潜伏期每增加10ms,患儿清醒的概率是原来的0. 548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0.548, 95%CI 0.344-0.872, P=0.011);MMN波幅每增加0.1uv,患儿预后清醒的概率增加0.34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1.34, 95%CI 1.060-1.695, P=0.014);P300波幅每增加0.1uv,患儿预后清醒的概率增加0.261倍(OR=1.261, 95%CI 0.986-1.612, P=0.064);对模型进行检验,χ2=9.917,P=0.271,模型拟合效果良好。绘制ROC曲线发现,MMN潜伏期、MMN波幅与P300波幅3种方法联合所对应的AUC值最高,为0.938,P<0.001。结论:MMN潜伏期与波幅、P300波幅均与DOC患儿的预后相关,3种指标联合检测的准确率、特异性、敏感度均最高,可对DOC患儿的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陈建新,田心宇,刘邦忠,张键
中国康复. 2023,38(
2):91-94
doi: 全文:

[
PDF 523 KB](
190)
(HTML)
目的:探讨影响上海地区门诊足底筋膜炎患者足踝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足底筋膜炎患者83例,对患者就诊时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患病侧别、发病次数、病程、足底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踝背屈角度、腰痛状况(有无腰痛)等临床信息进行详细记录。以足踝功能等级为因变量,先采用单因素分析,再进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足底筋膜炎患者足踝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患病侧别、视觉模拟评分、踝背屈角度、腰痛状况可能与足踝功能等级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只有踝背屈角度与足踝功能等级有关(P<0.01)。结论:踝背屈角度是足底筋膜炎患者足踝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